《湄公河行动》超越《全世界》完胜《爵迹》 郭敬明应该明白点什么?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湄公河行动 爵迹 编辑:博艺 时间:2016-10-06 09:16:39

和过去人们印象中主旋律电影不同,博纳式的主流电影,能够兼顾宣传功能和市场收益。如果从商业角度,将这些主旋律电影也定义为一种类型片,那么博纳无疑是其开拓和集大成者。

在逆袭的背后,主旋律影片商业化这场胜利,给博纳带来了一个独特的市场空间。从《建国大业》到《智取威虎山》再到《湄公河行动》,从联合宣发到独立制作,博纳在爱国市场上摸索出一条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此后,博纳还有多部爱国主题作品已经进入了制作阶段,包括了《战神戚继光》、《建军大业》等。高质量、类型化、大制作,博纳将爱国生意继续发扬光大。

博纳的“主旋律商业片”方法论

《湄公河行动》为什么好看?大多数推荐这部影片的人首先要说的是,激烈的大场面和紧凑的节奏,以及隐现的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这正是影评中总结的“好莱坞式主旋律影片”特色的集中展现,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制作手法。但是,说《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是好莱坞式主旋律影片并不准确,应该说是港式。

经过几部影片的探索,博纳的主旋律影片班底逐渐固定为:香港导演搭配内地监制和编剧,共同打造具有博纳自己风格的爱国大片。

于冬接触主旋律早在创立博纳影业之前,他曾经在北影厂工作多年,是韩三平的下属,也多次与黄建新合作。由韩三平和黄建新担任导演的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齐聚了国内一线明星集体零片酬出镜,在当时一度成为最热的话题,也探索了一条主旋律影片吸引观众的新路径。之后,原班人马打造的《建党伟业》获得了4.6亿票房,成为了当年现象级的影片。

这些尝试让于冬看到了主旋律影片的潜力。同时,博纳成立早期赶上了内地和香港合拍片的潮流,《头文字D》、《投名状》、《门徒》、《铁三角》等影片的内地发行都由博纳负责,于冬得以和刘伟强、陈可辛、尔冬升、徐克、林超贤等知名香港导演形成了默契。香港导演的实力,体现在对大场面的把握能力和想象空间,以及对类型电影的驾轻就熟,这些正是成功商业片的基础。

有了这些铺垫,《智取威虎山》起用擅长武侠题材的香港知名导演徐克顺理成章,也在最开始也奠定了影片动作类型片的基调。在徐克看来,《智取威虎山》虽是宣扬主旋律的样板戏,但这个故事中有传奇、有土匪、有孤胆英雄,具备商业电影所需的所有元素,是绝佳的大片题材。最后呈现出的影片,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入爱情、英雄、小人物的故事,增添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的情感,再融合谍战、枪战等一系列商业元素,这些高度类型化的制作手法,对徐克来说毫无难度。

“徐克用现代手段拍摄,用商业电影形式包装,用好莱坞大片方式制作,重新解读了红色经典。”于冬对此曾这样评论。

总结下来,主旋律题材的改编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让电影从风格到故事都能达到类型化要求,二是如何保证主流的价值观。

当然,如何平衡这两点才是成功的关键。主旋律仍然是敏感的题材,尺度把握其实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熟悉《智取威虎山》故事背景的人不难理解,这是一段复杂难言的历史,最近几十年又曾在中国舞台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智取威虎山》的筹备过程中,于冬请来了《建国大业》的导演 、《十月围城》的监制黄建新一起构思剧本,他擅长把握主旋律电影,也擅长和审查部门打交道。

内地监制成为博纳主旋律创作的特色保留下来。正如黄建新所说,电影监制的职能提升使得中港合拍片能够在本土口味和香港经验中寻得某种平衡点,因此激活中港合拍片在内地的商业前景。

确实,在长达4年的《智取威虎山》拍摄制作周期中,身为监制的黄建新周旋于不同利益之间,既为徐克争取到1000万投资拍摄“打虎上山”的关键桥段,也因为成本的制约而将徐克钟爱的四部大场面戏缩减至三场。

< 1 2 3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