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距离》收视率一路飘红 编剧九年传授独门心法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九年 《遥远的距离》 编辑:实习生1 时间:2016-10-21 16:08:55

由九年担纲总编剧,原石文化和贵视文化联合出品的年度催泪大剧《遥远的距离》从9月30日开始,在山东卫视、安徽卫视黄金档热播,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这部没有大咖的年代情感剧,在同期小鲜肉、高颜值、强势平台谍战剧的围剿之下,从开播之初就冲上了收视三甲的位置,一直高居不下,再一次印证了影视产品“内容为王”的铁律。

总编剧九年涉猎的题材十分广泛,从最初的《宝莲灯》,到《魔幻手机》、《箭在弦上》,以及现在的《遥远的距离》,作品涵盖了神话、科幻、抗战、年代情感各类题材,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收视,而且这些剧几乎从来没用过一线大咖,没有登陆强势平台,但每一部剧的收视成绩都十分耀眼。那么九年自己是如何解读这种高收视现象的呢?我们从《遥远的距离》热播切入,请九年来聊聊他的高收视秘诀。

编剧九年

问:同档期的这么多剧里面,《遥远的距离》虽然没有大咖和强势平台,但收视率始终保持在三甲。您是怎么做到的?

答:就是高标准。编剧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要虐自己,别那么轻易放过自己。

对于我而言,可能是入行第一部作品的标杆太高了。我的处女作《宝莲灯》是央视电视剧频道的最高收视率记录,至今未被打破。所以在往后的创作中给自己定得标准也很高,不能砸自己牌子啊,于是对自己下手就比一般人狠。

除此之外,编剧要了解你的观众。我以前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每次都要看收视曲线,哪个点收视率高了,为什么高,哪儿低了,为什么低,你都得知道,精确到分钟。这也是一种和观众间接的互动,看多了你就知道后面的节目怎么做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强度很大的训练,对后来的剧本创作帮助也很大,我知道观众想看什么。所以我到现在都保持着每天看收视率、分析收视率的习惯,一定要了解你的观众。

作为一个编剧来说,其他环节都不可控,演员选的对不对,导演水平够不够,拍摄周期够不够,这都不是编剧能控制的。编剧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剧本。编剧必须要知道,剧本不及格,再好的包装、再大的咖、再强势的平台也救不了你,只要剧本强,其他方面弱一点,掉点分,但总体上还能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

问:作为一个编剧,您所涉猎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神话、科幻,又有抗战、年代情感题材,您怎么做到每一种类型都取得这么高的收视率呢?

答:我特别反对别人像我这样,什么题材都碰。每个创作者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在某一个领域就能够做到最好,什么都碰,就很容易什么都不精。当年也有人这么劝我,我不信。我就是想证明一下我什么都能写。

当年写出了几部科幻魔幻剧之后,我在业内就被定型了,大家认为我就是个写神话剧魔幻剧的,我就很不服,总想挑战自己,于是就出来了抗战剧,后来还是不满足,又尝试其他类型。我的创作不是被动的,都是主动的,想写什么写什么。我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拍我想写的题材,创作上不受限制。其实这也不好,太自由了。

当然了,不管是哪种类型,创作总是有规律的,任何一种类型都离不开人物、情感、情节,万变不离其宗,把握住了规律,把人物做到极致、情感做到极致,想抓住观众并不是太难。

不过我还是想劝一下同行,尤其是年轻编剧,在某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里扎根下去,轻易不要挑战其他的题材。就像我写这个《遥远的距离》,光研究的背景资料就摞了有两米高,下次再写别的题材,这些积累全都没用了。

如果同一种题材,不仅积累可以重复使用,而且以前积攒出来的经验也能继续用,创作上也能更上一层楼。举个例子,金庸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无人能及,如果他这么多年里又写言情、又写科幻、又写抗战,你觉得他还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吗?

[/jz]

问:电视剧整个行业从一剧两星之后,发生很多的变化,您对行业的整个走向怎么看?

答:很不乐观。电视剧行业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两年精品电视剧已经很少了,以后会越来越糙。中国电视剧的水准想赶上美剧只能在梦里实现。

十年前拍戏,哪个组能拍到三天一集,那就属于很快的了,制作态度稍微严谨一点的会说,能保证质量吗?现在三天一集已经属于太慢了,三天拍一集戏的导演都没活儿干了。一剧两星出来之后,就更糙了。你想稍微拍细一点,赔了,卖不出那么多钱来。

以前一部戏能卖四个台,还能卖出来,现在变成两个台了,卖不出来了,演员片酬又越来越高,所以只能在周期上、制作成本上拼命压缩,能不粗制滥造吗?导演根本就不是在拍“戏”,就是拍个过程,演员也不是在演“戏”,就是上来背词的,有些连词都背不下来,能出来好戏吗?

演员片酬贵,占了制作费也就算了,还不给你时间,有些演员一部戏只给三十天的时间,你能想象的得到戏拍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表演全都不对,演错表情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儿。

现在的电视剧全靠剧本撑着,能撑到什么时候还很难说,除非等到网剧真正强大起来。政策救不了电视剧,只会让电视剧死得更快。一剧两星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自打这个政策出来之后,电视剧一路走下坡。下坡容易,想再上去就难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