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时前为什么设计害死魏延 魏延是谋反还是另有隐情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魏延 诸葛亮 编辑:实习生 时间:2016-11-13 10:13:40

而和他有关的最著名的事件一个则是魏延斩门吏想把襄阳给刘备,但最后因为文聘阻拦没有成功,第二件事则是斩了韩玄又救了黄忠,将长沙的大门给刘备打开,虽然他让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进了长沙,并成功掩护住里关羽运送水兵的行为,理论上他应该是立了大功的,可是到底是抵不过诸葛亮,诸葛亮的一句“天生具有反骨”,为他以后的结局埋下了隐患。

魏延字文长是河南义阳人。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一个脑后天生具有反骨、智勇双全、骁勇善战但去不太安分的人,他的最终结局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因为反叛而被斩首的负面形象。历史上记载的魏延最后确实是被马岱斩首,但是他到底有没有反叛的心思,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肯定的记载。

而和他有关的最著名的事件一个则是魏延斩门吏想把襄阳给刘备,但最后因为文聘阻拦没有成功,第二件事则是斩了韩玄又救了黄忠,将长沙的大门给刘备打开,虽然他让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进了长沙,并成功掩护住里关羽运送水兵的行为,理论上他应该是立了大功的,可是到底是抵不过诸葛亮,诸葛亮的一句“天生具有反骨”,为他以后的结局埋下了隐患。

诸葛亮发现魏延的脑后有反骨,认为魏延在日后必定会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张鲁的手下,本应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但是魏延却拿着张鲁的俸禄,背叛了张鲁,这是魏延不忠的表现,而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的原因。但是刘备出于仁慈之心,还是魏延给留了下来。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廷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多次委以重担。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而谋反也在意料之中。

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廷谋反有什么关系?魏延谋反为什么会触及到诸葛亮呢?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

历史上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说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千万别把《三国演义》当历史。第二个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东先生他们的说法,说诸葛亮就没有下这个命令,这是杨仪等人假传丞相遗命。反正死无对证,口谕嘛,又没有录音,又没有录像,又没有字条,说不清楚。

但是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但是没有证据啊,你还是推理,还是猜测。也就是说历史学家也是要猜测的,只要你的猜测符合逻辑,至少就可以作为一家之言。但是陈寿也是良史,陈寿记录在案的事不能轻易地推翻,这个里面还是有些问题。那么我们剩下的就只有第三种选择了,就是诸葛亮确实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为什么呢?张作耀先生《刘备传》的解释是,诸葛亮和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子午谷奇谋”这个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战争,我们知道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北伐曹魏,必须翻过秦岭。翻过秦岭有三条路,东边的一条叫子午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长安;中间的一条叫驻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在武功;第三条路叫斜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

在陈仓。那么魏延提出的办法是什么呢?说请丞相给魏延一万人马,当中五千精兵,还有五千人干什么呢?运粮食。我魏延带着这支人马,走子午谷北上,十天功夫就可以到长安。长安是谁在守着呢?

是曹操的女婿,叫做夏侯楙。这夏侯楙是个公子哥儿啊,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可以,打仗不行的,如果夏侯楙发现末将的军队从天而降,肯定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末将就可以拿下长安,丞相自己呢带着大军从斜谷北上,这样我们两军会合,咸阳以西都搞定了。诸葛亮不听,设有采纳魏延的这个计策,这个就叫做“子午谷奇谋”。

这个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应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渡陈仓没有区别,全都风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干制胜。但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最终却没有采用。 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但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据《三国志·魏廷传》的记载,临终前,诸葛亮召开了一个机密的榻前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祎等人,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不要继续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国,撤离的时分,让魏廷断后,姜维次之。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即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本人开拔。

做了这个布置后,诸葛亮就病故了。魏延是个坚持不懈的抗曹分子,诸葛亮料定他不会放弃北伐,他一定还要坚持打下去。而且诸葛亮很理解魏廷,他自高自大,自视很高,诸葛亮在世的时分,他总觉得不得志,但是碍于诸葛亮的声威。他也不敢胆大妄为,如今诸葛亮病故,杨仪等人哪里还镇得住魏延?没有方法,只能随他去了。由于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捍卫蜀汉政权。只要保住了蜀汉,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才有希望。这就是诸葛亮的一片良苦用心。

为了阻止魏延继续北伐,诸葛亮知道魏延与杨仪早就水火不容了,故临终前召开机密会议,让魏延断后,诸葛亮认定自己身亡后,魏延必定会不满自己的遗命。果真魏延一听就跳起来:“让我断后?不对吧。丞相逝世了,可我魏廷还活着,还能够率领部队继续北伐,为什么由于一个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搁了?

再说,我魏廷凭什么要给杨仪断后?”魏延赶快派探子去刺探,探子报杨仪准备依照诸葛亮的部署,先带着部队撤回成都。魏延怒火万丈:你撤我也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走一路烧一路,把桥、路都给毁了,不断撤到了南谷口。杨仪带着部队往回撤的途中,发现路桥都被破坏了,两个人的积怨更深,于是都上书朝廷告对方谋反。

但一来魏延的人缘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给杨仪大军使绊的行为惹了众怒,所以众将领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北上拦截魏廷,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廷,两路军队把魏延堵在南谷口。魏廷带着几个心腹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廷的首级送到杨仪的面前,杨仪把魏廷的脑袋扔到地上,用脚踩,然后诛杀魏延三族。最后这位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将最终冤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