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史上第一次海战 唐军以少胜多大败倭军

栏目:历史趣闻 关键词:唐军 白江口 编辑:实习生 时间:2016-10-22 09:39:18

朝鲜的这三国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其中高句丽居朝鲜半岛北部,实力最为强大;百济占据西南;新罗占据东南。其中高句丽源自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扶余国,而百济又源于高句丽,新罗则由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三韩人建立。

中国有过三国时代,而朝鲜也有过三国时代,而且这三国从我国的西汉宣帝时开始一直打打停停,直到唐高宗时才彻底结束,时间长达700多年。

朝鲜的这三国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其中高句丽居朝鲜半岛北部,实力最为强大;百济占据西南;新罗占据东南。其中高句丽源自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扶余国,而百济又源于高句丽,新罗则由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三韩人建立。

这三国之间的敌友关系在历史上曾多次演变,比如新罗曾和高句丽联合一同攻打百济。百济势单力薄,就跨过大海找到了当时还未改名日本的倭国,找外人来和新罗、高句丽相抗衡。

后来高句丽仗着自己最强,又惦记起新罗的地盘。后者无奈,只得和昔日的百济联手。但双方合作的好景不长,在李世民父子结束了隋末大乱,建立了新兴的大唐后,新罗也学起了百济,将大唐视为外援,又是称臣又是进贡,终于得到了一座比倭国坚固百倍的靠山。百济呢因为好容易抢来的汉江被新罗横刀夺走,心生怨恨,便又一次联合高句丽,与新罗为敌。那叫一个乱呀!

但三国之间的关系无论怎么乱,百济与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后者原本蜗居于岛国之内,能有幸被“邀请”参与到大陆上的国家纷争,狠狠刷了一下存在感,所以对于自己的“小四”角色很是上心。

起初,唐朝与高句丽、百济之间的关系还是基本以和为主的。这是因为时任高句丽国王高建武对唐朝的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动服软示好。可惜的是,他这颗清醒的头脑在一场政变中,被手下大臣盖苏文砍掉。后者可不管什么大隋大唐,只想一心成为朝鲜半岛上的霸主,于是联合百济使劲欺负新罗。

新罗不得已,只得向唐太宗求援。唐太宗先进行调解,但盖苏文充耳不闻。于是,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和贞观二十一年两次攻打高句丽,迫使高句丽派遣王子高任武到长安谢罪。原本唐太宗还计划于贞观二十三年调集30万大军,准备一劳永逸地消灭高句丽,只是由于他不幸过世,才使高句丽躲过一劫。

唐高宗李治上台后,继续着手对付高句丽和百济。不过他的策略与父亲李世民大为不同,而是接受大将刘仁轨的建议:不再一味地从陆地推进,主攻实力最强的高句丽,而是从海路出击,联合新罗先消灭实力相对较弱的百济,让高句丽腹背受敌,然后南北夹击。

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委任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13万大军横渡黄河。唐军与百济国都泗沘城城下展开决战,斩首百济军万余人。此后百济义慈王、太子扶余隆和各地将领相继投降。百济第一次灭亡。

百济虽然亡国了,但百济将军义慈王的堂弟扶余福信与和尚道琛等人不甘心失败,他们趁唐军主力回国,一面聚众坚守周留城,一面向老朋友倭国求救。很快百济的西部各城纷纷响应,支持尚在倭国当人质的王子扶余丰为王。

唐高宗大怒,任命刘仁轨为检校代方刺史,率领唐新联军再次攻打百济。这时,刷够了存在感,想正式进军大陆的倭王齐明帝率领数万大军准备登陆百济,与大唐一决雌雄。不料却出师未捷先驾崩,死于九州朝仓宫。其子大中兄接任,称天智帝。这位天智帝没老爹的气魄,而是任命阿云比罗夫为前将军,阿倍引田比罗夫为后将军,由他们率军登陆百济,并将扶余丰送回百济。大唐与倭国的正面对决不可避免了。

龙朔三年(663年)8月,刘仁轨率唐朝、新罗联军战船共计170余艘首先来到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不久,倭国、百济1000余艘战船也浩浩荡荡赶来,双方于8月27日正式开战。这一战倭国、百济联军共派出42000人,而唐军只有13000人。

唐军虽然船少,但船身巨大,船体坚固。倭国之前从没见识过唐军的厉害,竟然自不量力划着一堆小船主动发起进攻。刘仁轨充分利用了大唐战船体量上的优势布下埋伏圈,引诱我国所谓的海军前来进攻。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国海军以为唐军不堪一击,一股脑儿钻了进去。刘仁轨抓住战机,迅速变换阵型,分出左右两队,像一只大铁钳一样将倭国战船团团围住。

后面的战斗就很好玩了,唐军的大铁钳不断收拢,同时发起火攻,将困在其中的倭国小渔船一点点挤压、焚毁。上千艘战船无法回旋腾挪,只能眼巴巴被挤碎挤扁或是烧成灰。《新唐书》中记载道:“唐军与倭军海战,‘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

白江口一战后,百济彻底灭亡。不过此战更大的影响是井底之蛙倭国终于品尝了妄自尊大的恶果,从此在近一千年中不敢挑衅中国,亦不敢图谋朝鲜,并甘愿做小弟,不厌其烦地派遣遣唐使来大唐学习,直到日本战国末期另一个妄自尊大者丰成秀吉的出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